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切实把民生诉求转化成政策举措
0
发布时间:2024-10-30 浏览数:115 新闻来源:

切实把民生诉求转化成政策举措
深圳制定实施的宁静城市建设规划“主打一个全面、真诚”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深圳市宁静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成为全国首份宁静城市建设规划。这是继去年出台《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后,深圳噪声污染防治的又一座里程碑,表明深圳在宁静城市建设之路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态度和决心。

噪声污染防治的紧与急

2020年,在某视频平台上有网友发布了一则题为《深圳特产当当当》的视频,一时间,“深圳特产”冲上了热搜,各路网友也纷纷效仿,相继在网络上发布了全市各地施工噪声的视频,引来众多看客。

噪声投诉一触即发,一场“紧与急”的较量随之展开。

紧的是深圳土地的利用价值及人口密度。据悉,深圳市辖区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密度达到8853人/平方公里,道路路网密度为4.2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0.29公里/平方公里,均位列全国第一。

“深圳的土地资源紧缺,预留给各类建设项目噪声衰减的避让空间不够,超高的人口密度也让噪声暴露人口持续增多,且噪声防护距离不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污染源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急的是噪声投诉量居高不下,监管任务重。上述工作人员言道:“深圳市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高,《民法典》颁布以来,市民的‘宁静权’意识越来越强,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全社会的法治素养却参差不齐。”

统计显示,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国内主要城市对比,深圳市近3年区域噪声均值处于倒数第二位,道路交通噪声均值和2022年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均处于末尾水平。噪声投诉量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量中的占比超七成,总量居高不下。这让政府管理部门头疼不已,也引起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率队开展噪声污染专题调研,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也提出了“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建立长效机制”的指令。

《规划》也是在那时有了苗头。“这份规划不是一时提出的,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调研、走访、征求意见等,反复调整修改,切实把民生诉求转化成了政策纲领,将保障群众切身利益融入每一项任务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胡欢涛说。

宁静城市建设的智与行

记者注意到,《规划》围绕规划引导、各类噪声防治、标准体系、经济政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科技支撑、沟通研判、宣传教育等12个板块,针对性提出了100项规划任务、27条重要政策和72项重点项目。

力争到2027年,深圳全市噪声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噪声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噪声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噪声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有专家认为,此次出台的《规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和方向性。从三年行动方案到五年建设规划,深圳在“宁静城市”建设上一步一个脚印,遵循“源头控增、消除存量、建立长效机制”的规划思路,全链条、系统性谋划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考虑到随着特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圳市将面临居住、产业、公共配套设施等各类用地持续上升的需求,噪声影响将日益加大。该《规划》把强抓源头防控放在首位,在优化法规与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用地审批管理机制把噪声防治要求传导到用地的各环节,将全面加强城市建设过程中噪声管控的能力,推动形成城市降噪管理的正反馈循环。

此外,建立“规划—环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流程噪声管控机制,在控制噪声源头增量的同时,将随着城市更新不断削减噪声源头存量。“这一做法可以说是把噪声‘扼杀’在摇篮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

噪声污染治理的勇与谋

在噪声污染治理上,深圳一直有勇有谋。

何为勇?

主导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弥补二次辐射噪声测量领域的空白;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再次填补建筑施工噪声防治领域的地方标准空白;把噪声污染防治放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细化各行业主管部门考核指标,发挥指挥棒作用……

何为谋?

在监管体系上,梳理各部门、机构的职责,建立健全噪声监管责任体系;在政策制度上,针对不同噪声源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引和管理办法;在执法监督上,推广无人机执法、视频监管、远程喊停等技术手段,多途径、多举措强化监管……

“《规划》的发布其实也是深圳治噪的谋略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据了解,在深圳各类型噪声信访投诉中,社会生活噪声占比最大,去年就占比71.2%。为此,《规划》中提出明确宁静小区的总体工作部署,开展“宁静小区”创建行动,还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在持续规范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开展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其他大型活动的噪声管控,补全管理类别,并加强巡查。

其实,今年以来,深圳针对社会生活噪声已经实施了针对性措施。如联合公安、住建、城管和文体等部门发布了《深圳市关于优化广场舞等自发性健身娱乐活动自我管理的工作方案》。

五年防治规划的全与诚

“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在协同中发力”是深圳多年来的治噪经验,也是《深圳市宁静城市建设规划》的鲜明特点。

除了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也是群众普遍投诉的类别之一。2021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占比23.3%,2022年占比18.0%,在各噪声投诉类别中排名第二。尽管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严峻。

对此,针对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严重现象,《规划》提出,推进施工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应用,加强对超时超标施工的监管,健全施工噪声监管管理体系。同时,探索建立施工机械标签管理制度,对于限制使用施工机械张贴“红色标签”,对于鼓励使用施工机械张贴“绿色标签”。

在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方面,则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加强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和深化港航船站噪声污染管控来持续降低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区域实行一事一议。力争到2027年底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改善率目标≥40%,噪声敏感建筑物隔声窗改造量目标≥25万平方米。

而在工业噪声过程管控方面,倡导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减少“工居”混杂现象,从源头减少工业噪声扰民。制定工业噪声重点管控名录,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控重点。

此外,在标准体系、经济政策、科技支撑、监管能力建设、监管执法、沟通研判和宣传教育等方面,《规划》也提出了系列措施。“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主打一个全面、真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打趣地说。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把深圳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与宁静宜居和谐统一,成为高密度超大型城市宁静典范是深圳治噪的初衷,也是目标。

深圳,一心治噪,还静于民。



©版权所有: 北京宏远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c) ccenb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8691号-3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浏览器,1280×1024分辩率,16位以上颜色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